肺癌作为国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炒股配资期货,其中NSCLC约占肺癌的85%,尽管免疫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,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,但对于治疗失败后的后线治疗方案,尤其是针对驱动基因突变的人群,免疫治疗药物的疗效仍然受限。
曲美替尼
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患者中,BRAF突变比例为1.5%–5.5%,每年造成全球约90,000例患者死亡[1]。针对BRAF V600的靶向治疗主要包含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单药治疗或联合MEK抑制剂曲美替尼组成的双靶方案治疗。在既往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,双靶方案表现出更出色的疗效。 因此,在2023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(CSCO)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疗指南》[2]中,达拉非尼+曲美替尼被列入I级推荐,成为我国BRAF V600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。
BRAF V600突变是晚期NSCLC的一种罕见驱动基因,靶向该突变的各种药物研究正在不断深入,目的是探索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最佳治疗方案。达拉非尼是一种选择性BRAF激酶活性抑制剂,曲美替尼是一种可逆的、高选择性MEK1和MEK2激酶活性的变构抑制剂,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同时抑制BRAF和MEK两个靶点,抑制BRAF通路上下游,发挥出更佳的协同抗癌作用。
展开剩余46%达拉非尼
在既往的研究中,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用于治疗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,结果表明,无论作为一线治疗还是后线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。相较于单靶治疗、化疗以及免疫治疗,这种联合疗法显现出其独特的疗效优势。这一发现不仅标志着BRAF V600成为继EGFR、ALK、ROS1之后,晚期NSCLC中又一个可被药物精准靶向的基因突变,更是肺癌靶向治疗领域的一大进步。双靶方案为BRAF突变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、有效的治疗手段,并为NSCLC的靶向治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,为更多治疗策略的探索提供了契机。
2023年9月,老挝政府批准了卢修斯制药生产的曲美替尼和达拉非尼上市,科研人员研究数据表明,在非小细胞肺癌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患者,通过联合用药,客观缓解率(ORR)超过60%,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达12.6个月。双靶治疗对BRAF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得到了实际验证。
老挝卢修斯制药特别提示:本文内容仅供参考炒股配资期货,如身体不适,请线下及时就医。
发布于:北京市